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不怕市場小!Nextdoor 專注強化鄰居間的社群網路新關係” 與新的 2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不怕市場小!Nextdoor 專注強化鄰居間的社群網路新關係

Posted: 15 Sep 2014 01:49 AM PDT

不怕市場小!Nextdoor 專注強化鄰居間的社群網路新關係

作者:娜娜,網路、廣告、文案人,網路佔生活比例高得嚇人!可以一天不吃飯, 但不能沒有咖啡和網路的重度嗜咖啡因女子。

根據美國一項研究指出,若有個好的鄰居,能讓你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號稱有社區專用 Facebook 的社群工具——Nextdoor(nextdoor.com),就是一個不怕範圍小,只怕你不認識誰住在你家附近的有趣新創服務。

相對於 Facebook 或是 Twitter 這類可以無遠弗屆認識到廣闊新朋友的服務,Nextdoor 的訴求與目標就相對而言就縮小與聚焦了許多,這個目前已覆蓋了全美約四萬個社區的社群服務,目前更取得一億多美金資金融資。

使用上,目前 Nextdoor 採取嚴格的實名註冊制,需要填寫使用者的實際住址與姓名來證明你是此社區的使用者,接著 Nextdoor 會採發寄送名信片、打電話確認、或是連結信用卡帳單地址、對鄰居寄送求證邀請函等方式來驗證你的身份,進而再邀請更多社區間的鄰居陸續加入,發佈的社區訊息也只有附近居民看得到,可說是相當注重使用者隱私。

創辦人 Nirav Tolia 表示,Nextdoor 創立於 2010 年夏天,團隊成員許多來自於科技業背景,時至今日,幾乎每個人都在使用社群軟體,朋友家人聯繫大多使用Facebook,商業上聯繫往來的社群,則大多使用 Linkedln,而擁有共同興趣的使用者則大多愛用 Twitter 交流,但是,就存在於你我生活周遭中最重要的團體社群就是「社區」了,但往往我們常常不認識我們的鄰居是誰!又或是該如何聯絡到他們,就在 2010 年 10 月,Nextdoor 從第一個社區加州 Menlo Park 開始推廣,一年後 2011 年 10 月,已成長涵蓋至全美 43 洲 800 多個社區,都有 Nextdoor 的使用者蹤影。

而 Nextdoor 社群也與其他的社群用法大不相同,或許你不會常在這裡上傳個人照片或是分享心情,但是,在 Nextdoor 裡會有許多能大大受益的實用資訊,像是在網站中,會有你居住的社區詳細地圖,可交換一些實用資訊,例如家教或是打掃,園藝,請保姆等社區訊息,也可以切確知道你正和哪一位鄰居聊天中。

Nextdoor 更是一個突破以往虛擬社群思維的新平台服務,就在美國俄害俄州發生了洪水事件後,一位住戶即表示:「以往遇到水災,我也曾使用過 Facebook 或是 Twitter 求助,但是,Nextdoor 是第一個把真實活生生的人送上門幫助我解決困難的網路服務」,甚至有許多使用者在看到社區中有些可疑人物時,在事態尚未嚴重到需要通知警方前,會先選擇發佈訊息到 Nextdoor 上。在社區安全與鄰里互助的角色上,Nextdoor 扮演的角色的確相當重要與引起更多共鳴,創辦人表示說:「我們深信,社區鄰居間良好的溝通與互動,將會讓社區間的每個人都受益匪淺!」大家覺得,你也會想用用看這類型的社群服務嗎?

我如何從蘋果公司奪回員工?

Posted: 15 Sep 2014 12:37 AM PDT

我如何從蘋果公司奪回員工?

本文轉自雷鋒網〈文化就是一切:我如何從蘋果公司搶回員工〉。

對於許多工程師來說,「最理想的工作」就是進入矽谷科技巨頭公司,比如 Google,Facebook 或是 Twitter。所以去年夏天,當公司的實習生 Vedant 說他收到了蘋果全職工作錄取通知書時,我並不感到意外。我知道他和其他許多有抱負的工程師一樣,希望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不過當時,我相信自己的公司 Retention Science 也能給他提供一種完全不同的機遇,而且待遇也不會差。

在我提供他 Offer 之前,我思考怎樣做才是對他最有利的。在蘋果工作的確更加穩定,安全,也很有榮譽感,對於 Vedant 這樣的第一代印度移民而言,這些因素都非常有吸引力。考慮到他的情況,我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抉擇——放他走,我不想站在他和他的夢想之間,讓他在做職業決策時太過困難。

上個月,當 Vedant 發電子郵件給我的時候,我本以為會聽他說工作還不錯,但我錯了。雖然只有八個月,但 Vedant 再次表達了自己想重新加入 Retention Science 的意願。沒有盡力留住 Vedant,讓我感到羞愧。

那時候我沒有想過他會離開蘋果回到公司。不過一個月之後,他已經在我們公司裡順利過渡到新角色之中,在他離開的地方找到了自己。

在 Vedant 回來一周後,他告訴我,這幾天是他今年最開心的一段時間。整個週末,這句話都圍繞在我的耳邊,甚至在之後的幾個工作周裡,這句話仍然留在我心裡。Vedant 的這句話一直在提醒我,不要忘記自己的目標,即創造一個最好的工作環境,因為那是我的團隊應得的。更重要的是,我再一次學習到,有必要爭取與自己的團隊工作的權利,與我創建三家公司中遇到的最有才華,最具熱情的一群人在一起工作。

我一直在努力用一種積極的方式去塑造自己的公司,但是 Vedant 重新加入我們後,我才感受到積極的企業文化所帶來的價值。許多公司的 CEO 和商界領袖認為,營造企業文化是為了提供一個舒適的辦公環境,以此來提高生產力。但是以我的經驗來看,企業文化的真正價值在於,讓企業有機會把辦公室變成一個大家庭,讓員工成為朋友,讓團隊成為家人。

對我們而言,工作不只是工作,而是可以和自己珍惜且尊重的人共同分享的一段旅程,一種體驗。我會在自己團隊內部強調一些重點,在此我選擇了最重要的三點,和大家分享。

首先,員工是第一位

公司的 CEO 或創辦人是公司願景的總設計師,但讓公司獲得成功,則需要團隊的力量。從心理學上來說,公司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員工要感受到「身為集體一份子」的重要性,每個員工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公司「大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也渴望自己所做的工作能為整個公司的成功做貢獻。

為了確認並驗證每個員工的重要性,我的公司每週都會召開全員大會,讓員工有機會把過去一周自己所做的成績和對公司的影響展現出來。目標就是為團隊創造出一個機會,讓他們可以學習公司其他部門的經驗教訓,改善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提高內部管理透明度。

此外,把員工放在第一位並不僅局限在辦公室裡。提供免費午餐,提供量身定做的公司福利(可以在公司製服上繡上每個人的暱稱),舉辦各種社交活動,讓員工參加衝浪課,週末一起旅行,或是一起燒烤。

當然,每家公司環境各不相同,但是我們會盡量利用自己的資源,讓員工意識到公司是把他們放在第一位的。

另外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我會定期和團隊裡的每一個員工進行溝通。談論的話題並不會局限在工作事務上面,但是通過交談,可以提高公司的透明度,也讓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員工,合作起來也變得容易得多。

這也引出我的第二點:把公司當作一個大家庭

我總是強調 Retention Science 應該是一個大家庭。雖然在工作之外,我們都有各自的配偶和子女,但是我希望每個成員知道,除了自己家庭之外,公司正在為他們營造第二個家。

我們會經常舉辦一些團隊活動,讓員工有機會在工作之餘也建立聯繫。畢竟私人關係變得更好後,專業合作也會變得更加順暢。因此,建立非工作的社交關係是任何企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發現,隨著業務規模擴大,公司不同部門之間的員工互相了解也變得更加困難。為了架起不同部門之間的鴻溝,我們會把不同部門的員工組織在一起,鼓勵彼此交流。有時這就像在開公司內部的跨部門會議,鼓勵跨部門互動,可以提升公司的整體凝聚力,也讓我的團隊更好地理解公司商業模式。

最後,企業文化是由每一個人創造的

企業文化不是靠一個人創造出來的,我們公司裡的每個人都為企業文化的形成和定位做過貢獻。我們的組織架構是扁平化的,這也讓我們堅信,每個人的價值都是平等的,我們也會盡量堅守這個信念,無論員工的經驗或是背景如何,都可以為企業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過去的幾年,雖然公司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有一件事一直堅持了下來,那就是企業文化,以及對團隊的承諾。正是企業文化讓我們的團隊凝聚在一起,並不斷吸引更多有天賦的人才加入到我們之中,也成就了今天的我們。

我不能說蘋果的企業文化有悖於上述建議,畢竟沒有一個適合所有人的企業文化。你需要有所承擔,並且盡力讓員工感受到自己擁有的是一份「理想的工作」。

這是我從 Vedant 這件事上學到的。

via the next web

勇士們,拿起寶劍!Y Combinator 發出英雄帖,列出 22 個最具潛力的創業方向

Posted: 15 Sep 2014 12:29 AM PDT

勇士們,拿起寶劍!Y Combinator 發出英雄帖,列出 22 個最具潛力的創業方向

矽谷育成中心 Y Combinator 近日公佈了一個列表「Requests for Startups」,希望正在從事這個列表裡的項目的新創團隊能夠去聯繫 YC。這些列表對於我們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讓我們去思考未來有哪些趨勢值得注意!

有很多創意,我們一直在等待新創團隊去嘗試,有時甚至要等好幾年。為了更直接地說明是哪些創意,我們寫下這個 RFS(對新創團隊的要求)。

注意,你不能因為這個列表而去建立一個公司。這個列表主要是為了刺激你去思考。我們不希望我們收到的申請表裡,有很多竟然只是按照列表而來的。我們不想要這樣,大多好的點子應該是讓我們感到驚喜的,而不是那些我們等待的創意。

我們希望那些那些正在實現這個列表上的創意的公司,能夠考慮申請加入 YC。這個列表的領域有很多都是「突破性技術」,但我們還是會一如既往地去投資網路和行動類的新創公司。傳統的像 Google 和 Facebook 這樣的新創企業都很重要,並且他們本身就是突破性技術。

下面這個列表(我們還會添加新的項目)是我們特別感興趣的一些領域。更一般地說,我們對任何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技術都感興趣。

能源

獲得能源的成本與生活品質之間有著很顯著的關聯性。

縱觀整個歷史,當獲取能源的成本普遍下降時(比如說,蒸汽機出現的時候),人們的生活品質也會顯著改善。

便宜的能源會大大減少貧困。新能源也能幫助改善環境和經濟、減少戰爭,讓我們擁有一個穩定的未來,還能帶來更豐富的食物和水,等等。

我們相信經濟問題是主導性的,所以新能源必須比以往的能源更便宜,不需要政府補貼,還能夠滿足全球需要。核能可能會被接受,而且它可能是可再生資源。但是核能的定價卻是首要問題。

除了能源的生產,我們對能源的儲存和轉化也很感興趣。如果做出比現在的電池好十倍的電池出來,那也會催生出偉大的新事物出來,比如可以更簡單的轉移能量。

AI(人工智慧)

因為 AI 可能帶來的潛在衝擊,好像還沒有足夠多的聰明人去研究它。

很多人談論 AI 時都帶有畏懼和害怕,他們的畏懼和害怕都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但是這就像技術史上的分界線一樣,在之前我們對它是一種看法,但是之後,我們現在對它的看法又是截然不同。

機器人

機器人將是我們在物理世界中完成工作的主要手段。

我們對機器人的定義很廣泛,比如,我們把無人駕駛汽車看作一個機器人。機器人將是我們用來探索空間、甚至人體如何運轉的工具。

生物技術

儘管為時過早,但是我們最終有可能做出真正的生物學的程式。

生物技術有很多發展方向:治療疾病,延緩衰老,人機合體,下載記憶,基因編程等等。我們肯定這將是未來幾十年裡最讓我們驚奇、又有衝擊力的領域。這種感覺就像 1970 年代的微型電腦。

讀取 DNA 已經變得又快又便宜了。這裡有很多有趣的應用,有可能更有趣的應用是我們能更好的改寫 DNA。

我們特別感興趣的是,能應用生物技術去阻止它自身的濫用。比如說,如果壞人能快速地製作出傳染病,而好人同樣可以快速地製作出新的藥物和疫苗,那就很好了。

醫療保健

美國的醫療保健已經被嚴重打亂了。我們把將近 20% 的 GDP 用於醫療保健,這是不可能支撐下去的。

我們對既能改善醫療保健、又能降低成本的方式很感興趣,但是對利用它來漫天要價的公司不感興趣。我們特別對預防型的醫療保健感興趣,預防可能是改善健康最有力的方式。傳感器和數據好像大多用於其他領域,但是它們對於醫療健康也很重要。

醫療器具好像也是新創企業的沃土。

藥物

藥品的發展速度已經慢下來了,但是更加昂貴了。

我們願意支持採用新的方式來發展藥物的企業。對於藥物,我們的眼界很開闊:那些能真正有益於人的非處方藥,我們也感興趣。比如像能改善人的智力的藥物一直沒多少人去探索。

食物和水

總有一天,我們會遭遇食物和水不充足的問題。

幾乎可以確定,技術能改善這一情形。偉大的創新是可能的——我們將需要一次如「綠色革命之父」Norman Borlaug 曾做出的那麼大規模的進步。

教育

如果我們能完善教育,這個列表上其它的每一項我們最終都能做到。

用技術去完善教育的第一次嘗試就是,利用網路把傳統的教育內容分發給更多的讀者。這樣很棒,但是因特網是一個徹底不同的媒介,它還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能把技術的規模效應和一對一的當面互動結合起來的解決辦法會很吸引我們。

這裡或許不需要傳統意義上的「突破性技術」,但至少它需要一個嶄新的方式來完成。

網路的基礎構架

我們無法想像沒有網路的生活。我們需要確定網路會保持運轉——這包括安全、自由和開放的交流、以及基礎設備等一切讓網路運轉起來的事物。

網路是一種變革的力量,我們對能大大改變社會基礎的應用(如比特幣!)很感興趣。

一個重要的趨勢就是一切事物的「API 化」。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都開放了一個 API 的網站接口,網路會變得越來越有影響力。

政府

很少有新創公司為政府寫軟體。

但是政府是一個使用差軟體的大客戶。

我們除了去改善已有的軟體感興趣,我們對開拓新的網路領域也很感興趣,比如公共服務的眾籌。

人體機能增進

我們喜歡那些嘗試去增進人體機能的公司。

這是一個很廣泛的領域,有很多種方式去這麼做。生物技術能讓我們壽命更長、也更聰明。機器人能幫助我們做我們做不到的事情。這種例子很多啦。

VR 和 AR

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一直都是個未完成的諾言。

但是我們感覺又一波技術浪潮到來了,現在正是開始實現 VR 和 AR 的最佳時機。

基礎科學

科學好像也被打亂了。目前科學研究的資助模式被打亂了,它更偏向政治技巧而非科學天​​才。

我們需要新的商業模式來進行基礎性研究。有一大堆可以進行商業應用的科學研究,比如材料科學、神經元科學、氣候工程等等,而我們願意去找到一個解決方式讓它們實現。貝爾實驗室成功運轉了很長時間,但是在現在這個世界它很可能就難以為繼了。

交通和住房

大約一半的能源都用於交通,而人們花了大量時間卻換來不開心的出行。

面對面的交流還是很重要,所以人們還是需要到處走動。同時,住房越來越貴,部分原因就是交通上的困難。對於能讓人們住得更好、讓人們可以一起工作、更方便地出行的方式,我們很感興趣。

100 萬個工作機會

我們想投資有潛力創造 100 萬個工作機會的公司。

有很多領域可以把勞動分為人力的和電腦的,我們擅長做一些事情而電腦卻難以做好,有些則正好相反。而還有一些工作需要大量人力資源。

這種需要大量人力資源的工作對這個世界有益,而且可能還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戰略——如果現有的工作沒有了,而哪個公司能創造大量工作機會的話,它應該可以吸引到很多有天份的人。

程式工具

軟體開發人員越來越多地塑造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用於開發軟體的工具是一個很重要的槓桿:它們對於軟體的品質和類型有極大影響。

我們很樂意幫助開發者更快地創作出更好的軟體。這就需要寫出新的程式碼,對程式碼有新的理解,新的協作方式,以及值得信賴的用來交付軟體的新工具。

我們相信這種產品很重要,它能讓社會中大多數人掌握軟體開發。事實上,我們對新的編程方式感興趣。一定有更好的編程方式,而如果你能做出來,一定會產生巨大影響。

現在框架是比以前好了,語言也比以前聰明一點了,但是我們幾乎做的都是同樣的事。

好萊塢 2.0

新的明星不再是被天才經紀人發現的,而是被 YouTube 上的粉絲發現的。

2014 年,電影遭遇了 1997 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個夏天。就像未來的明星不再需要天才經紀人,未來的內容消費者是在網上、而非劇院收看內容,可能還有其它的方式。

現在的明星和粉絲之間有著直接關係,明星也可以用新的方式發表作品。

幾乎可以肯定,這個變化一定會帶來完全不同的新企業。

造舞台而非造單個偶像,申音想搭一個可以批量製造「怪傑」的網路真人秀舞台

多樣性

多樣性對於企業和世界都有益。

沒有不同的視角,我們所創造的產品和服務就會錯過很多大機會。我們想投資這樣的非營利性機構和新創企業,它們致力於讓技術變得更包容,它們能對於各個年齡層、種族、性取向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吸引力。

發展中國家

這個世界上數以百萬計的人擁有了運算體驗(智慧手機),並步入了中產階層。

未來,越來越多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科技公司將專注於服務這些新興消費者,特別是在中國、印度和東南亞的消費者。隨著這些國家的 GDP 赶超美國,專注於這些市場的企業也一定會大顯身手。

但是要在這些市場發展企業也不容易,因為海運和支付等很多基礎設施還沒建好。不過從積極的方面來看,這也意味著垂直整合型企業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企業級軟體

目前大型企業所用的軟體還是很糟糕的,不過還是很有利可圖。

顛覆性的企業級軟體會湧現出來,它能解決各個規模的企業和各種職業所面對的問題。下面有 3 個我們特別感興趣的領域:

  1. 比原來昂貴的軟體便宜:傳統的企業級軟體的成本太高,讓小企業甚至中型企業都被拒之門外無法受益。
  2. 可以被 10 億工人所使用的軟體:原有的企業級軟體的使用者都是那些坐在辦公室裡的知識工作者。手機和平板電腦讓每一種類型的員工都變成了知識工作者,不管他是在零售商店工作,或是要提供現場服務的工作。
  3. 把每一個產業數位化:每一個產業都正在經歷某種形式的衝擊,這種衝擊是以信息為基礎的。這也促使企業去轉變,用現代化的工具去實產業務,利用新的數據,加快關鍵程式,並且在這個進程中創造出可以數位化的經驗。

理財服務

眾所周知,存錢很難,而且人們越來越難以做到。自 1980 年代開始,儲蓄率一直在下降。

很難找到存錢和投資的好方法。在銀行存錢的利息也很難跟得上通貨膨脹的節奏。大多數人都會有兩種選擇,要么去買股票、債券,人們就要面對很多的波動,要不是付錢給基金經理,人們就會在各種基金指數面前一敗塗地。很多人都不擅長平衡投資組合和優化稅收。

我們或許希望能有某種軟體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樂於看到出現能讓人省心的新服務,能讓人們去投資低成本的指數基金,並圍繞個股量身定做一些服務。

這樣有可能讓人們獲得更多的受益,並且有可能解放大量人力資源去做更有意思的事情。

遠程通訊

Skype 改變了這個世界,但是它也是每況愈下。

儘管寬頻已經很普及了,但我們最基本的遠程通訊的工具依然平淡無奇。在一個更加文明的時代,我們需要一個更簡單、更優雅的解決方案。

注意:

這個 RFS 並不是我們投資的決定性因素。正如我們多次說過的那樣,人比點子更重要。並且,如果你不是對某件事情天生就有興趣,你也做不好這件事情。你更可能憑藉你真正喜歡的點子而獲得投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電腦科技資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